暑期研学市场如何有效规范
X 关闭
(资料图)
机构鱼龙混杂、研学团成旅游团、监管缺失、安全难保障
暑期研学市场如何有效规范
洪俊杰
■本报记者 洪俊杰
正值暑期,不少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研学、游学、夏令营等活动,希望孩子能从中拓宽视野、增长见识。然而,研学机构鱼龙混杂、研学团成旅游团、监管缺失、安全难保障等乱象屡屡出现,让一些家长与孩子乘兴而来,败兴而归。近日就有媒体报道,有机构组织所谓的清华大学研学活动,结果把学生拉到校外的清华科技园参观,连清华大学校门都没有进。
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有超过5000家与研习营、夏令营相关的企业,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未来将超千亿元。与庞大市场需求端形成鲜明落差的,是供给端的相关企业良莠不齐、服务能力捉襟见肘。
市政协委员、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主任、首席合伙人陆敬波注意到,如今除了教委、学校、共青团等官方或公益团体外,旅行社、培训机构及相关商业和社会机构也加入了组织夏令营的行列中,其中部分机构并没有旅游与培训资质。教育部2012年曾对出国夏令营举办主体进行限定,而对于国内举办的夏令营,并无法律规定准入条件。目前,夏令营、游学活动尚未纳入市场监管范围,也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,存在执法监管的空白。
此外,由于暑期夏令营、游学活动季节性强,不少机构会临时聘用大量老师和工作人员。这些机构多数不会对临时聘用人员进行资质审核,只是对其简单培训后便安排上岗。然而,组织好夏季游学很不轻松,夏季极端天气多,阳光高温、暴雨雷电、温差较大,临时工仓促上岗让夏令营机构服务难以得到保障。
“由于研学活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,建议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,与教育、文旅、交通、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。”陆敬波建议,针对当前市场乱象开展专项治理,对承办机构及教师不符合资质、超范围经营、虚假宣传、食品安全存在问题、安全设备数量不足等问题进行整治,从执法层面规范机构行为。陆敬波还呼吁,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,明晰资质标准。行业间制定包括机构认定、课程设置、师资力量、安全管理和行业评价等要素在内的夏令营活动系列标准,加强监督与保障机制,设立“黑名单”制度,规范研学市场。
“虽然夏令营属于假期活动范畴,但还是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假期前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引导,通报相关校外培训机构和夏令营违规案例,帮助家长提高警惕。”陆敬波说。